越南正崛起为区域内充满活力的生产与出口中心,因稳定的营商环境、高素质劳动力以及灵活的适应能力而受到国际集团的高度评价。然而,在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中,越南企业正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方面的挑战。

凭借卓越的生产能力、高素质人力资源、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及快速的国际融合速度,越南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焦点。全球领先的B2B平台——Global Sources在2025年11月初于胡志明市举行的“2025全球采购前景:经济与贸易波动——推动越南企业出口增长”座谈会上指出了这一点。
越南目前已参与17个以上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(FTA),为与美国、欧洲、日本及中东等主要市场的连接打开了广阔的大门。
Global Sources
各项自由贸易协定是推动越南企业增长的新动力之一。然而,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既带来了机遇,也带来了重大挑战。他同时指出,满足环境、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等标准是首要任务,这需要越南企业加大投资力度。
胡志明市经济大学商业研究院院长武春荣
从国际采购商的视角来看,越南澳大利亚商会(AusCham Vietnam)执行董事埃德温·劳(Edwin Law)评价,越南在全球贸易版图中的角色日益重要。他同时指出,顶级采购商在寻找越南企业合作时,主要关注的标准包括:稳定的产品质量、可持续的生产能力、透明的管理以及遵循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标准。


绿色转型已不再是可选择项,而是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。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,绿色转型—数字化转型“双转型”正成为新的增长动力,助力越南企业扩大市场、提升出口品牌价值。为把握机遇,企业需要更加主动、更加创新,并加大对循环型的的生产、消费与再生模式。
胡志明市经济大学教授武春荣指出,越南企业正面临来自欧盟、日本和韩国等市场的新可持续标准(ESG、绿色标准、CBAM)所带来的压力,这些标准要求严格遵守减排规定。与此同时,越南在绿色金融、碳信用交易和回收再生等领域的法律框架仍在完善之中。

当前最大的挑战之一,是ESG标准本身已发生不少变化。全球范围内,ESG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从“自愿披露”逐步转向“强制披露”。企业必须确保供应链全流程透明,从原材料来源到社会责任履行,再到环境影响评估,都必须清晰、公开、可追溯。
面对环境与绿色转型的挑战,尤其是在全球普遍优先落实ESG标准的背景下,实施“生产者延伸责任”(EPR)政策已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。落实EPR cũng将成为越南企业在参与全球供应链过程中,化解环境壁垒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。
EPR——一种现代化的环境管理工具,被全球众多国家采用,旨在将产品和包装在使用后回收、再生与处理的责任,延伸并落实到生产者与进口商身上。
企业在落实EPR以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。这是取代线性经济模式的必然趋势。EPR不仅是一项法律义务,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转型、提升品牌价值并增强全球竞争力的重大机遇。
农业与环境部环境局政策与法律处副处长阮成安

越南工商联合会(VCCI)副主席黄光防近日在河内举行的“双重转型——经济增长的新动能”论坛上发言发表讲话:
从政策到实践的视角”论坛上指出,在全球化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,包括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在内的“双重转型”,正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、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越南工商联合会(VCCI)副主席黄光防
应用数字技术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帮助企业减少10%至15%的运营成本,提高20%的生产率,并每年降低5%至8%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越南工贸部




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不仅能加快越南发展步伐,更能确保稳健增长,实现基于生产力、技术与创新的可持续双位数增长。对于企业而言,绿色转型有助于节能减排、优化资源配置,并满足全球市场日益严格的ESG标准。
越南中央政策战略委员会科技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司司长阮鸿显
阮鸿显强调,双重转型——数字化与绿色化——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越南企业实现双位数增长并走向全球的必然路径;同时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、降低成本、拓展市场、增强竞争力,并为越南实现到2050净零排放承诺作出贡献。
数字化与绿色转型必须同步推进,才能实现资源优化、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目标。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紧密联动,推动创新。
越南科学技术部创业与科技企业局局长范红桔
范红桔指出,实施双重转型实质上是商业模式的转型,而不仅仅是技术应用。尤其是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正向人工智能(AI)转型,即基础技术与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发展,这给企业的增长模式带来新挑战,要求企业首先在思维、观念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变革,以提升企业内生能力,满足日益激烈的区域及全球竞争。此外,人力因素在双重转型中也具有决定性作用。


显而易见,“双重转型”是一种趋势,也是越南企业重构、提升生产力、拓展市场及提升国家品牌价值的黄金机会。当数字化与绿色化并行,越南不仅能更高效地生产,还能更接近全球在管理、环境与技术方面的标准,从而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。(完)
